“我1995年起就住在这个社区了,舍不得走■◆。”独居老人许桂珍笑着说。这些年,她几乎每天都要到中心转一转,“哪天要是没来,社区工作人员准会打电话来。”让许桂珍舍不得离开的,不仅是这份邻里守望的热闹“家”味,还有中心里丰富有趣的AI设施。许桂珍坦言■■■◆◆◆,有了中心这个“家■★★◆★★”,有了惦记着她的人和能陪她一起“玩”的AI伙伴,孤单早就被热热闹闹的生活赶跑了■◆◆◆■★。
同样把中心当“家■■◆”的,还有莲花一村社区老年协会会长陈玲。在这里,她帮独居老人提水★■◆、助行动不便者推轮椅过坡过坎◆■,传递邻里温情的同时,也见证着AI设施如何一步步成为这个“大家庭★■★”的新成员◆★。★★“机器人艾灸在中心初亮相时,大家伙儿好奇又有点犯嘀咕。■■★◆◆” 但社工们就像教家里人用新电器般一遍遍讲解,还带领大家上手试。“这一试啊,就试出好来了!穴位找得准,温度也舒坦◆■■■◆◆,身上那些肩膀腰腿疼的毛病,真能松快不少★★,我就是亲历者。现在平均每天有十来位老人家来体验它的服务呢。◆★” 说起中心不断引入的新科技◆■,陈玲语气里带着期待:“听中心的医生说★★◆◆★,很快还会引入AI把脉仪◆◆★■◆,咱这‘家★◆’里头的‘健康帮手’可是越来越多了■★★★◆◆。★★★■■■”
摸清需求后,社区党委决定变革运营模式: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提供免费基础服务的同时,正式引入专业企业替代社工机构运营中心,并提供定价合理的个性化服务。2024年4月,在街道办指引下,社区党委引进了上海一家深耕AI钢琴的社区嵌入式服务头部企业,该企业不仅带设备、团队、资本入驻,还负责招募和管理更多专业企业加入中心运营◆■。
深圳市福田区华富街道莲花一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全国首个以AI应用为主题的党群服务中心,工作日日均接待量超1500人,周末单日接待量可达2000人以上。
藏于居民楼与林荫道间的福田区华富街道莲花一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虽外观寻常,却内藏乾坤——机器人与居民对弈棋局;AI钢琴化身智能■◆■◆“音乐导师◆■”,提供个性化教学与陪练;AI艾灸机器人能精准施灸无烟呛★◆;AI虚拟动物园通过虚拟交互技术可让人沉浸式穿梭于雨林■■、海洋等场景,探索200余种动植物的奥秘,为孩子们打造了◆★■“家门口的动物世界★★◆”。这里,正是全国首个以AI应用为主题的党群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工作日日均接待量超1500人,周末单日接待量可达2000人以上■◆。
从科技温情的体验者到社区治理的参与者,居民的深度融入,成为中心服务能级跃升的核心引擎。
在街道党工委指导下★◆◆■■◆,社区党委按照■★■◆◆★“六维评价法■■■”对服务开展管理:一是存量优化,按照居民评价、负面清单等维度,每季度召开党群联席会评价服务项目◆■,差评率超10%即清退■◆◆★◆,确保服务质量。二是增量精准,针对新增项目及供应商选择,均按照需求调研★■◆◆■、供应商信誉、公益活动价值、普惠公益价值等维度进行计量排序,当前家政便民服务★■、居家养老健康管理、中医保健等★★,都是居民调研时呼声高的需求,且保持“价惠质优■■◆◆★”。张珊说:■■■“目前★◆■◆◆,中心提供的公益服务从每周20场增至近50场,服务项目从50多个扩展到350多个,AI钢琴、AI象棋★★■◆、AI中医理疗等新服务项目广受欢迎。我们坚持两个原则:一是服务项目中,公益服务占比不低于50%;二是服务必须‘普惠价★◆、高品质■◆■◆’——市场价100元的服务,社区居民在这儿 50-60元就能享受到◆■■■◆。所有服务项目的内容和定价都会到社区备案◆◆■◆★★,有社区副书记专门分管■■◆◆,每半小时巡查一次场地和服务状况■★◆。■■★■■”
张珊介绍了孵化成效:“比如从上海引进的那家运营企业,扎根后已辐射30多个社区。今年,企业服务站有望再孵化2家纳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的企业及3家初创企业。★◆★”
“以前我们购买了不少民生服务项目★★★★■,可只有固定的一部分居民来体验服务,且报名时很热闹■■◆■◆◆,实际到场率却低。后来我们走访辖区内居民、企业,甚至把桌椅搬到各个小区广场上听意见,让他们‘点菜’,我们再按需★■★★■‘做菜★■’。”张珊说◆★■■■★。
除了服务居民,中心还积极拓展功能边界,设置了企业服务站。目前已有13家企业进站签约,孵化企业可享受办公空间、配套服务资源的支持。中社通(深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就是受益企业之一,其母公司是上海嵌入式服务头部企业,当得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企业服务时◆◆,企业迅速与社区敲定落地子公司的意愿。公司学术总监张文珍深有感触:“中心提供了场地支持★◆★■◆,极大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使我们能以低价微利的模式服务居民。我们开展了无人机、科学实验等免费的社区青少年暑期课程。★★◆”曾有居民阿姨担忧公司“搞两天就撤”■◆★,如今却成了公司的“编外督导员★★”,不仅每日都要来看看情况★★★◆◆,还主动帮忙招募志愿者■◆■■★。张文珍说:■■◆◆“居民的信任让我们‘愿意干’■■★■◆,社区的支持让我们★◆■‘能够干■■◆■’,政策的护航让我们★■★★■‘持续干★◆■’——这‘三个干’就是我们扎根社区的动力★◆◆。◆★■■■◆”
“我们希望老人能在这儿找到伙伴,孩子能在这儿开心玩耍,年轻人能在这儿创业奋斗★★,让中心真正成为居民家门口有温度的‘生活服务站◆■’,而不仅仅是一个行政办公点。”张珊描绘着中心发展的蓝图■◆★★◆◆。(记者 樊怡君)
莲花一村社区党委书记张珊证实,把中心当“家”的居民比比皆是◆★■■◆,比如余阿姨因原本的房子装修,临时搬来莲花一村社区的老房子暂住,却被这里的AI钢琴服务吸引而定居……张珊说:“这些AI设施■◆★◆◆★,就像家里添置的新玩意儿,吸引各方人员聚拢★■■◆★。但真正让这个‘家■■■◆’暖起来的★◆★■◆,是那份你挂怀我、我帮衬你的心意■★◆■★,是工作人员像教自家人一样,帮老人们跨过■★■◆★◆‘数字门槛◆★■◆’的耐心。”
85岁的许桂珍与71岁的杨成连正并肩坐在AI钢琴前四手联弹,她们因常来中心而结缘,成为好友。